健康中医
联系我们 单位:正阳县中医院
地址:河南省正阳县君乐宝大道与崇德街交叉口(新院区);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南环路中段北侧(老院区);
电话:0396-2767120
邮箱:zyxzyybgs@163.com

【正中医丨本草】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---甘草

1.jpg

甘草,中药名。是豆科甘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别名乌拉尔甘草、甜根子、甜草、国老等。其根与根状茎粗壮,外皮褐色,有甜味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山东等地。

640.webp.jpg

入药部位
干燥根和根茎。
性味
味甘,性平。
归经
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功效
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主治
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。
相关配伍
治脏躁,癔症:甘草15g,大枣30g,浮小麦12g,水煎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甘麦大枣汤)
禁忌
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。
炮制
采集加工
春,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晒干。
植物学史
在中国,公元前200年前后作成的《尔雅》中的“蘦(lìng),大苦”一句,被一些文献认为是关于甘草的最早的文字记载。“甘草”一名自汉代开始被广泛采用,如《说文解字》提及“苷,甘草也”,《神农本草经》提到了甘草此名,此后一直沿用至今。
汉末《名医别录》写到甘草产自“河西积沙山及上郡”,是最早的关于甘草产地的确切的记载。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自己的两部著作《本草经集注》和《名医别录》都罗列了甘草的数个别称,“一名密甘,一名美草,一名蜜草,一名蕗草”,并描述了甘草的产地,并因为甘草的品性就像“国老即帝师之称,虽非君,为君所宗”而赞誉甘草为“国老”。宋代官修的《图经本草》写到“甘草,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。今陕西及河东州郡皆有之”,描述的甘草产地已开始接近于近代的产地。
明《本草纲目》写道“甘草枝叶悉如槐,高五、六尺,但叶端微尖而糙涩,似有白毛,结角如相思角,作一本生,至熟时角拆子扁如小豆,极坚,齿啮不破,今出河东西界”、“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,为佳,谓之粉草;其轻虚细小者,皆不及之”,详细描述了甘草的形态特征和优劣之分。清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提到甘草中“甘、凉诸郡尤肥壮”,即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和陕北、甘肃省的大部,已与近代的甘草产地极为接近。

   (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

2.jpg


正阳县中医院


            

            

温馨提示

向上滑动,阅读全文

医院官网:www.hnzyxzyy.cn

急诊内科:  0396-2767389

中医院急救电话:0396-2767120或拨打120要求正阳县中医院出车接诊

院   办:   0396-2767396

预防接种门诊:0396-2767390

老院区总值班:  13723071308

新院区总值班:  18439791408


正阳县中医院新院区病房楼

5.jpg

正阳县中医院新院区位于君乐宝大道与崇德街交叉口,医院东侧是正阳县文广中心、正阳桥。可乘坐K1、K4、K5(始发车)路公交车到达医院。医院设有两辆通勤中巴车,往返于新、老院区,免费乘坐。

6.jpg

正阳县中医院老院区门诊楼

正阳县中医院老院区位于正阳县县城南环路中段北侧

640.gif

3.jpg

640.png

扫一扫关注我们